金庸常常会让故事在恰到好处的时候戛然而止,不过他理解的“恰到好处”却未必符合读者的期望。
所以他在新修版《天龙八部》后记中就发出过一番吐槽:“读者们读小说的习惯,不喜欢自己凭空虚想,定要作者写得确确实实,于是放心了:‘
原来如此,这才是了!’……这或许是我们中国人性格中的优点:注重实在的理性
,对于没有根据的浪漫主义的空灵虚构感到不放心。
因此,我把原来留下的空白尽可能也填得清清楚楚。
”

(虚竹剧照)
不过即便他这么说,其实书中仍留下了不少未被揭晓的悬念,比如虚竹之死就没有被交代清楚,他似乎是刻意对虚竹的结局避而不谈,他的顾虑是什么?
或许是因为这段故事的确是难以让读者接受,因为杀死虚竹的人身份十分特殊。
一、三兄弟的结局
天龙三兄弟中,大哥萧峰是在宋辽大战结束之时当着天下群雄自行了断,一来是因为阿朱之死让他后悔万分,二来是因为父亲已放下执念,他也不再执迷于复仇,三来他生擒辽帝之举本就是死罪,所以他的自戕之举虽出乎读者意料,却又是情理之中的事。
而段誉的结局则是到了新修版末尾才被补全。
原著道:“大理(史称‘后理’)宪宗宣仁帝段誉,登基时年号‘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广运,共有五个年号,其后避位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传位于其子段正兴。”
当了几十年皇帝之后出家为僧,这即是段誉的结局,虽然不符合他的人设,但好歹也算是交代清楚了。

(段誉、虚竹剧照)
唯独虚竹,他的结局未被交代清楚,其实金庸笔下没被写明结局的人不止虚竹,比如“双雕”中的郭靖在《神雕侠侣》末尾也没有写明结局,可到了《倚天屠龙记》中,金庸却借峨眉弟子周芷若提及了他战死襄阳的结局,金庸如此安排自然是为了照顾读者的情绪,毕竟谁愿意看到郭靖死于乱军之中呢?
不过既然郭靖之死都能被写出来,虚竹之死又有啥可避讳呢?或许是因为他的结局更惨。
二、被蛊惑的虚竹
后来的虚竹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正篇故事中的虚竹的确是个正派之人,但虚竹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他过于单纯,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点从他与天山童姥短暂的相处就能看出来。
起初他也一直坚持佛门的规矩,宁愿饿死也不吃肉,可后来童姥一番威逼利诱,他便妥协了,不仅开口吃肉,甚至还在与梦姑有了几次相会之后便主动向童姥打探起那姑娘的消息,童姥一日没将那姑娘掳来,他便坐立不安。
后来童姥虽然死了,但虚竹身边却有更可恶的人,那就是星宿派旧部。

(丁春秋剧照)
